-无用良品-

我会删除我不喜欢的回复,会拉黑我不喜欢的人。这儿就是发我所看、所想、所思,不管合不合你认为的真理、客观,你的全知全能。

五四时期的 文学研究会 & 创造社

文学研究会:文学是为人生的艺术

文学研究会的人最多,是一九二一年一月在北京成立的,发起人有郑振铎、叶绍钧、周作人、王统照、许地山、沈雁冰、耿济之、蒋百里等,后来加入的有冰心、庐隐、许钦文、许杰、王鲁彦、朱自清、老舍、沈从文等。文学研究会派别的作家是中国“五四”文学的主流,从人数、阵容上看是这样,从观念、创作倾向看也是如此。

文学研究会的大部分人都在北京。这些作家风格很接近,可是他们没有杂志,就拉拢沈雁冰成为社团的主要人物。沈雁冰当时很年轻,二十几岁,主编了中国最主要的一个文学杂志《小说月报》,商务印书馆出版,原来刊登文言小说,沈雁冰改版后登白话小说,然后变成文学研究会的基本杂志。夏志清有个概括,他说文学研究会是一个对文学抱着严肃态度而深具学术气氛的团体。有一种文学分类的说法,即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。通俗文学泛指的娱乐的文学。但这些概念推敲起来都有些问题,不是说娱乐的文学就不严肃,不能说金庸写《鹿鼎记》就不严肃。一般说来,严肃文学自觉有营养,甚至像药一样有治病的功能;通俗文学则更关心如何让人舒服。这的确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态度。

鸳鸯象征爱情,一男一女。蝴蝶呢?它把花里的花粉到处传播,说得好听是媒婆,说得不好听就是性行业的经纪人。有些东西用科学一讲就很令人惊讶。比如花,我们都觉得很美好,可鲁迅说,花其实是植物的生殖器。虽然生物学的角度是事实,但作为人类约定俗成的文化行为,是一种引诱的礼节。所以,科学跟文学不能越界。历史螺旋式发展,今天又到了“娱民政策”的时代,应该重新认识文学研究会的严肃态度:为人生的艺术。也可以重新思考,琼瑶等是否等于鸳鸯蝴蝶派?

当时的文学主流是鸳鸯蝴蝶派。通俗文学最多言情小说,包括今天香港同学们熟悉的深雪、李敏、亦舒、琼瑶等,都是批量制造爱情故事。这在当时也是主流。文学研究会要反对,认为写东西是有责任、有使命的,是要为社会好的,不只为了消遣和娱乐。

严肃态度是相对鸳鸯蝴蝶派而言,学术态度则是相对创造社而论。创造社是由一群相信天才、相信灵感的文人组成,好像不需要多读书,人品道德和文学成就没关系;文学研究会则认为作家要多读书,要有才能训练,要有学术追求,相信人品与文品有联系,作家应该为人正派,讲究道德修养。

评论

热度(6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