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无用良品-

我会删除我不喜欢的回复,会拉黑我不喜欢的人。这儿就是发我所看、所想、所思,不管合不合你认为的真理、客观,你的全知全能。

2003年的《蒙娜丽莎的微笑》。这部影片的剧情不算跌宕起伏,很多叙事都围绕在女子学院卫斯理学院的教学和师生生活之中,大家的成长。

电影中时代正值二战后,社会想要鼓励那些因为战争走出家庭的女性重回家庭,继续担任“相夫教子”的家庭主妇角色。而罗伯茨饰演的艺术史老师沃特森,她传授的并非仅仅艺术史知识,还是引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,让她们明白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,而非让旁人对自己进行定义。沃特森老师鼓励她的女性学生走向社会,积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。

本来一心想要做一个“相夫教子”的全职主妇的学生,原本坚决反对沃特森的理念,但她在面对丈夫背叛也认清了现实决定寻求改变。也有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放弃去耶鲁学法律的机会决定相夫教子,但既然是自己的决定就没什么不好的。

故事中一个场景,是学生们向沃特森老师展示她们绘制的自己的“向日葵”。梵高的名作《向日葵》依然在那,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“向日葵”彰显自己别样的精彩。正是因此,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人生,社会不应当去规劝一部分人说“你们就是要做这件事”。一个人是要成为事业强人还是更偏向于家庭,只要是经过考虑的自己选择,就都很好。

换句话说,女性也好,男性也好,都应该勇敢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,至于这个“自我价值”是在哪里应该是自己说了算。社会应该鼓励个体实现自我价值,而非有意地塑造性别刻板印象,对个人的选择进行规训。

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天生就会为人父母操持家业,也没有谁一开始就是熟悉各种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职场老手。我们每个人都是首先是作为个体活在这个世界上的,而非是天生就应该做一个社会大染缸中的一小块燃料,做一个社会机械里默默无闻任人安插的“螺丝钉”。尤其是在当下我们这个性别刻板印象还很严重、居家操持家务的一方权利难以得到保证的情况下,就更不应该劝说女性从职场回归家庭。如此便体现了很强的性别歧视意味,是对于个体极大的不尊重。社会应该鼓励人们超越既有的刻板印象,追求自己的别样人生,实现每个人自己的价值;而只要是这个人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,无论是选择在职场中奋斗还是在家庭中献身,都应该值得尊重。

评论(1)

热度(18)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